1931年,中央苏区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,成功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\"围剿\"。这场战役意义重大,它不仅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涌融优配,更是对刚刚在中原大战中获胜的国民党军队的当头一棒。毛泽东同志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,率领红军将士击溃了国民党主力部队,取得了辉煌胜利。
这场战役打得酣畅淋漓,极大地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。毛泽东同志在胜利的喜悦中,挥毫写下了气势磅礴的《反第一次大\"围剿\"》。其中\"雾满龙冈千嶂暗,齐声唤,前头捉了张辉瓒\"这一千古绝句,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。随着毛泽东同志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,他的诗词作品成为世人研究的对象。这首诞生于反\"围剿\"胜利时刻的佳作广为传颂,诗中被活捉的国民党将领张辉瓒也因此\"名垂青史\"。
那么,这位被写入毛泽东诗词的张辉瓒究竟是何许人也?他1908年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,1911年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武昌起义,后又远赴德国考察军事,1916年回国。在护法运动中追随孙中山先生,1923年正式加入国民党,担任湘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要职。1926年北伐战争中,他立下战功,成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。1927年\"四一二\"政变时,他见风使舵投靠蒋介石,从此平步青云,最终成为蒋介石嫡系精锐第18师师长。
展开剩余72%当时正值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,气焰嚣张之际。他妄图一举消灭中央苏区红军,任命张辉瓒为江西省\"剿匪\"总指挥兼南昌警备司令。张辉瓒资历深厚,深受蒋介石器重,其麾下的第18师装备精良,每个团都配备无线电通讯设备,还有空军支援,号称\"铁军\"。凭借这些优势,张辉瓒狂妄地夸下海口,声称要彻底消灭红军主力。
然而战局发展出人意料。由于与第28师师长不和,张辉瓒故意让该师进攻红军主力所在的东固地区,自己却按兵不动。殊不知红军早已转移,28师轻松占领东固。浓雾中,张辉瓒误判战况,以为友军消极怠战,竟下令进攻东固,导致两支国民党部队自相残杀达四小时之久。恼羞成怒的张辉瓒率部直扑龙岗,扬言要打一场漂亮仗挽回颜面。殊不知毛泽东同志早已在龙岗设下天罗地网,四万红军主力正严阵以待。
长途跋涉的18师疲惫不堪涌融优配,遭遇以逸待劳的红军,很快溃不成军。张辉瓒仓皇逃窜,最终还是被红军生擒。这一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\"围剿\"计划,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——张辉瓒不仅是蒋介石心腹爱将,更是红军俘虏的第一个国民党主力师师长。毛泽东同志曾幽默地对他说:\"你在东固搞'三光'时我们无缘相见,没想到今天以这种方式见面。当初你的部队到处刷标语要'剃朱毛的头',现在到底是谁剃了谁的头?\"这番调侃让张辉瓒无地自容。
狡猾的张辉瓒见大势已去,竟表示要\"弃暗投明\"参加红军。毛泽东同志洞若观火,只是淡然安排他下去休息。蒋介石得知爱将被俘后心急如焚,提出用20万银元和大量医药用品交换。这些物资对当时物资匮乏的红军来说确实珍贵,但考虑到张辉瓒在\"围剿\"中犯下的累累罪行,经公审后将其处决,这是对苏区人民的最好交代。虽然失去了急需的物资,但维护了人民的利益。张辉瓒罪有应得,其名字却因毛泽东诗词而\"流芳百世\"。
蒋介石为提振士气,为张辉瓒举行了隆重葬礼,特制木质身躯安葬。其妻朱性芳及子女获得每月180块大洋的抚恤金。他们育有一子张远谋、一女张远仪,还收养了侄子张远渠。1970年朱性芳病逝时,三个子女都已成才。
长子张远渠1929年留学德国,获医学博士学位,回国后成为长沙著名儿科专家。次子张远谋是化工专家,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深造,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大学任教,1985年入党。女儿张远仪毕业于西南联大美术系,曾任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。张远渠之子张绵邦继承父业从医,2013年因医疗事故结束职业生涯,但妥善处理了善后事宜。张辉瓒后人各自谱写了精彩人生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